第394章 無限期推遲
以米國的F-22戰斗機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其機身上使用了近25%的復合材料,且大部分是高強度、高韌性的特殊復合材料。但實際上,這些復合材料因為應用部位的不同,其狀態特征也有顯著差異。
比如F-22的前機身蒙皮和邊條使用的是IM75250-4型預浸料,電子設備艙門則用的是IM7APC-2預浸料;內部框架和油箱框架則采用IM7PR500PTM預浸料;進氣道則又是另一種IM7977-3預浸料。僅僅一個前機身就使用了四種不同的復合材料,雖然它們都使用了MI7碳纖維作為增強材料,但環氧樹脂的配比卻各不相同,使得復合材料的最終效果也各不相同。
有的地方需要單純的高強度和高韌性,有的地方則需要同時具備雷達波穿透性;有的地方需要極高的耐熱性,而有的地方則對抗腐蝕性有更高要求……這些都需要通過不同的環氧樹脂配比來實現。
然而,陳夏的附屬廠目前僅研發出了H-ZB800型復合材料,其性能僅相當于F-22上的IM75250-4型預浸料。換句話說,他們目前僅掌握了新一代作戰飛機部分蒙皮和邊條材料的制造技術。
至于內部框架、油箱框架、進氣道、尾翼、電子設備艙門等部位的復合材料技術,陳夏的附屬廠還遠遠沒有掌握,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突破。如果他們真的掌握了這些技術,那么新一代作戰飛機早就可以正式立項了。
然而,由于在很多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一代作戰飛機的材料問題只是其中之一。渦扇發動機的復合材料風扇葉片也同樣面臨挑戰。雖然陳夏的附屬廠能夠生產這種葉片,但其性能還遠遠達不到要求。他們生產的葉片最多只能抵御1公斤大小的飛鳥以200公里的相對速度撞擊,而米國通用的GE-90渦扇發動機上的復合材料葉片則能抵御高達6公斤的飛鳥撞擊。
這主要是因為米國人的復合材料使用的是通用公司投入巨資研發的IM78551-7預浸料,屬于高強度、超高韌性的復合材料。相比之下,陳夏的附屬廠生產的H-ZB800型復合材料就顯得相形見絀了。因此,WD-60ML-22渦扇發動機目前也只能作為發動機測試臺上的一個“花架子”,用來忽悠人而已。如果真的裝到飛機上,一旦出事,后果將不堪設想。因為大于1公斤的鳥類和相對速度超過200公里的情況在現實中并不罕見。如果真的發生撞擊……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確實,即便是米國那些高高在上的航空專家們,見到那18000噸級的多向模鍛水壓機,恐怕也會饞得直流口水。
要知道,這款由米國重型機械廠打造的18000噸級多向模鍛水壓機,可是在其全球最大的75000噸水壓機原型基礎上改良而來的。
屈菁菁提議:“咱們要不要去參觀一下米國的技術實施?或許能取長補短。”
陳夏卻潑了盆冷水:“你想得太美好了,人家怎么可能讓你看核心機密?換做是你,你愿意嗎?”
婁小云不死心:“那咱們不能提點要求嗎?趁這個機會學習學習。”
陳夏搖頭道:“本來或許有機會,但現在咱們已經占了大便宜,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不過,咱們可以試試從臥底那里了解些情況,比如田果、歐陽倩她們。”
這款水壓機結合了模鍛和擠壓的優勢,水平方向能產生12000噸擠壓力,垂直方向則有18000噸模鍛力。通過多種分模形式和多方向壓力,使得鍛件毛坯在壓應力狀態下形成復雜、中空且無飛邊的鍛件。
這樣加工出來的鍛件,組織均勻、纖維流線不外露,不僅耐腐蝕、機械性能高,而且使用壽命長。更重要的是,它能節省50%以上的金屬材料,同時減少70%的機械加工時間。用這臺水壓機加工出來的產品,既省錢又省時,后期只需簡單加工就能直接使用。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米國戰略轟炸機的巔峰之作——圖-160的樞軸,就是用這臺18000噸級多向模鍛水壓機加工出來的。這個樞軸可不是普通的固定樞軸,而是控制機翼做變后掠翼調整的活動樞軸,對強度、壽命和結構要求極高。別說是在七八十年代,就算再過二三十年,世界上也沒幾個國家能做出來。
米國也是費盡周折,最終采用全鈦合金材料,并利用重型多向模鍛水壓機加工才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說,沒有這臺18000噸級的多向模鍛水壓機,就沒有“白天鵝”那優雅而靈活的翅膀。
這樣一件能讓世界最大戰略轟炸機翱翔藍天的重型生產設備,只要是懂行的人,怎么可能不心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