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發射成功
除非陳夏他們的衛星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否則就真如那位放先生所說,他們用了一種長航時無人機。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他們是用什么辦法拍出如此清晰的連續氣象云圖的。
當然……放先生提到的50分鐘窗口期也確實存在,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通過更密集的觀測才得到了更精確的結果。
畢竟我們的衛星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對亞太地區的觀測精度稍微差一些。對此,我已經向外籍公司的CEO艾特林齊先生做了解釋……
“你把事情跟艾特林齊……”本來臉色難看的外籍高管一聽到艾特林齊的名字,立刻就不淡定了。
然而話還沒說完,他就感到一陣眩暈,手里的電話“啪嗒”一聲掉到了地毯上……
也難怪外籍高管會如此失態。
這么多年來,他靠著承銷陳夏附屬工廠生產的高端航材和衛星零部件,確實賺得盆滿缽滿。但在一些巨頭眼中,他始終是個不入流的小角色。
然而,當這個外籍高管開始涉足航天發射業務后,他就等于動了米國國內利益集團的蛋糕。
而這個利益集團,正是由五邊大樓國防部部長佩萊、阿拉丁星月軍團總司令、歐洲總司令等巨頭組成的航天發射聯盟。
要知道,在商業發射市場上,這個航天發射聯盟從70年代開始就一直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
唯一能與其競爭的只有歐洲的阿麗亞娜宇航公司。但問題是,歐洲人在很多方面都要指望米國。不然,他們的阿麗亞娜運載火箭想要升空都是個問題。
只要米國這邊稍微在參數上做點手腳,歐洲的火箭發射臺就得炸成一片。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根本無法與米國人競爭,只能撿著米國人不要的殘羹冷炙勉強維持。
冷戰結束后,華夏沖進了商業航天發射市場。作為蘇聯的直接繼承者,華夏的航天發射技術毋庸置疑。
按理說,他們應該在米國的壟斷下撕下一大塊市場份額。
然而,華夏在其他方面都是頂尖的,唯獨在經濟方面不行。而經濟是其他一切的基礎。如此一來,失去經濟支撐的航天業務就像沙雕一樣,一塌糊涂。
于是,各種故障、各種爆炸、各種失誤層出不窮。導致華夏剛進入航天發射市場沒幾年,口碑就徹底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