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發射成功
以至于一般人都不敢上門。畢竟,誰也不想花數億美元發射的衛星最后變成一場賞心悅目的大煙花。
歐洲是米國的傀儡,華夏又自己把自己給玩垮了。剩下的只有陳夏的商業航天了。
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米國的航天發射聯盟真沒把陳夏的商業航天發射放在眼里。
他們覺得,一個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能憋著一口氣弄出運載火箭并成功發射就算不錯了。
就算進入商業航天領域又怎么樣?炸幾次就能讓全世界明白,哪家強,哪家是弱雞。
剛進入國際商業航天發射領域的陳夏航天,確實遇到了不少挫折和不適應。
但憑借著當年兩彈一星奠定的堅實基礎和航天領域那股子樸實肯干的勁頭,陳夏航天很快就克服了這些難關。
沒多久,就在國家商業航天發射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更重要的是,陳夏的商業發射性價比實在太高了。同樣是近地軌道一箭雙星,米國開價5.5億美元,還不包在軌調試。
而陳夏呢,只要1.6億美元,還根據客戶需求提供為期三天的在軌調試服務,然后再交付。
價格只是米國的五分之一,服務態度還比米國人好得多,最關鍵的是成功率也不低,至少90%以上。
雖然比米國稍微差一點兒,但比華夏那種關鍵零件失蹤都不知道的超級不靠譜要強太多了。
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想發射衛星但預算有限的國家、地區和組織。也正因為這樣,從1993年開始,陳夏航天發射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
而且,陳夏手下人才濟濟,很多都是航天航空領域的技術高手。就拿屈菁菁來說吧,
幾乎什么基本知識都能問她,人長得美,學歷又高,既不驕傲也不做作,還很有頭腦。要不是陳夏把她招攬過來,說不定她現在在航空事業領域已經高飛了。
包括安然等人,陳夏從來不缺技術性人才,這為以后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陳夏附屬的一個航空制造商宣布進軍國際商業航天發射領域,并且很快就拿到了運載火箭生產許可和首個商業發射訂單。
米國航天發射聯盟一看,好家伙,陳夏這是要打造一個更高效的商業航天發射產業集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