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出宮,刺青
“確實沒那么難,你之前說明朝八股文,以四書五經取題為文,我大宋沒那么復雜,只需要硬背即可。”
“死記硬背是我的強項,我們后世的文科生也多強調硬背,這應該也難不倒我。”
“就算是沒有考上也別灰心,大不了明年讓陛下再開恩科就是了,開恩科是把原本兩年或三年一次的科舉變成一年一次,這并不違反規定。”
“呵呵,我可懶得浪費一年時間,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趙駿笑了笑。
“既然如此那就最好。”
晏殊嘴唇蠕動了兩下,這才說道:“趙駿,你也不要怪我們,當年我們也是這么過來的,官家能把今年經義定為《孝經》已是格外開恩,大大降低了難度,伱要認真努力才是。”
“我知道。”
趙駿道:“也沒有怪你們,就是覺得我應該有資格讓你們開個方便之門,又不是讓你們直接幫我作弊寫答案,只是調一下考試難度和經義占比。結果沒想到這都不行,讓我心里有些失落而已,看來我的重要性沒那么大。”
“不。”
晏殊認真地搖搖頭:“你的重要性很大,比我們的命都重要。但有些例子不能開,開了就會壞了規矩,這是不能更改的事情。”
“行吧,我也知道搞特殊待遇確實不是件好事,我沒那么小肚雞腸。”
趙駿聳聳肩:“就希望你們以后能把你們的考試經驗認真傳授給我,鄉試還二十多天,春闈還有半年時間,這半年功夫里,就麻煩你們了。”
舉人試其實還算簡單,就是策論、詩詞、經義。
其中經義只要求熟背七經當中的一門即可,到時候可以進行自主選擇報考。
關鍵是進士科。
他之所以堅持考進士,是因為其余明法科、明經科以及制科在官場里地位比賜同進士還低,受到歧視更嚴重,且基本難以升遷到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