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
新年剛過,時間來到了大宋慶歷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
歷史上的今天是北宋皇祐五年,這一年大宋國內暫時穩定了局面,呈現出繁榮的形勢。
但在國際上卻十分被動,在西北被李元昊連敗三次,被迫簽訂《慶歷和議》。
之后又被遼國敲詐,簽署《重熙增幣》,不得不往外輸送大量歲幣。
在西南遭受越李朝的屢次侵犯,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不滿朝廷放任越朝對他們的欺壓,于是憤然掀起戰亂。
可以說歷史上的皇祐五年在外交上大宋的形勢非常不好,不僅有戰事,還與周邊國家矛盾重重。
但如今大宋的情況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僅國內安穩太平,同時整個東亞的國際環境上,大宋亦是打遍四方沒有敵手。
特別是新年前一日的大閱兵,威震八方,讓東亞各國都心生恐懼的同時,也令中亞、印度半島、東南亞、歐洲乃至非洲國家覺得震驚。
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在他們還處于封建時代甚至是部落奴隸時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文明展現出了質的飛躍。
與大宋比起來,全球其它國家就好像處于蠻荒時代,落后了遠遠不止一個文明。
所以新年剛過,等到十五元宵節之前,一些國家的使者就陸陸續續開始向大宋朝廷告辭,要立即把大宋國內的情報送回國內去。
不過基本上都是周邊國家,如大理、越朝、高麗、日本、遼國等國使者,他們倒是想買武器,可整個國家的命脈都被大宋把持住,大宋不點頭,他們哪來的自主權。
至于別的國家,都在等待著大宋把他們買的貨物運到廣州去。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點兩點,很多國內頂尖富豪一次性運輸貨物也才價值數十萬貫,最多不會超過一二百萬貫。
而這一批貨物價值上億貫,除了火器以外,還有很多商品,包括大宋的茶葉、瓷器、書籍、紙張、鉛筆乃至于望遠鏡等等,想運到廣州沒有兩三個月根本做不到。
因而從去年十二月份到年初一月份,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成為了汴梁火器司最忙的時候。
庫存太多了,臨時需要大量的維護和運輸,又得根據各國使者返程的時間,將貨物分批次運到廣州去。否則一次性運輸,容易把運河給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