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正經事
大婚也好、徐妙錦有了身孕也罷,這些確實都對朱允熥有一定的影響,會牽扯他的一些精力。
可是不管怎么說,作為大明的皇太孫,尤其是這兩年手里的權力越來越大,那都意味著朱允熥也應該將更多的精力用在治理江山社稷上。
傅友德和藍玉先后接到了安排,一個去北平一個去太原,這兩大國公就要去準備襄助晉王和燕王出兵了。
跟隨他們一起出動的自然會有一些勛貴,大明朝用兵就是如此,肯定是勛貴要跟著一起出動。
包括徐輝祖和李景隆,這兩位也都跟著一起出征了。現在留在應天府的國公,猛然看了一圈后就發現只剩下一個常升了。
道衍整理好文書遞給朱允熥,“殿下,臣以為此次用兵,怕是難有太大戰果。”
朱允熥就嚴肅問道,“大和尚,你為何是這樣的論斷?”
道衍也不藏著掖著,說道,“殿下,此前寧王殿下于草原發現韃子衣甲。只是并無找到太多馬蹄印記,想來只是小隊游哨之流。”
去年朱權就發現了一些蒙古騎兵的衣甲,今年又發現了幾件,這都證明了有一些蒙古韃子在不斷的靠近漠南,似乎是有著一些蠢蠢欲動的跡象。
可是很多人也看的明白,這也就是小股的騎兵而已,甚至會有人覺得這么一點動靜實在是不值得大明興師動眾。
但是在老朱的眼里,包括在朱權以及一些勛貴的眼里,這些跡象都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就是蒙古韃子要開始犯邊的一些跡象了。
納哈出被降服、北元小朝廷覆滅,有些蒙古部族歸降等等,再加上現在的一些蒙古部族的內部爭斗等等。
這一切的跡象都說明蒙古內部現在分裂的利害,他們的實力也被削弱的厲害。躲著大明都來不及呢,現在跑到了漠南只能說明他們別無選擇。
朱允熥仔細想了想,說道,“大和尚說的有些道理,只是這一次不管如何,朝廷勢必是要出兵。這些韃子就是如此,得寸進尺的貨色無需客氣。”
道衍自然也認同這一點,不過還是擔心說道,“殿下,臣以為降服韃子之后,收復人心才是最為要緊。”
這話也沒什么不對的地方,一些歸降的蒙古部族也是朝秦暮楚之輩,這些年也偶爾會出現歸降的蒙古部族降而復叛的事情。
即使是一些羈縻衛所,也算是半臣服的狀態,很有可能演變成聽調不聽宣,甚至直接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