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7章 讓大家吃得舒心
“去市場轉(zhuǎn)轉(zhuǎn),買些竹簽回來,”趙愛民笑著回道,腳步?jīng)]有停下。
“嘿,你這是又要折騰什么新花樣了?”劉嬸露出一臉好奇的表情,“上回那烤豬蹄,大家都吃得夠撐了,還能有啥新法子?”
趙愛民笑而不答,微微擺了擺手,繼續(xù)朝市場方向走去。心里想著,自己倒是挺喜歡給這些老鄰居們帶來驚喜。他這人做事一向講究細致入微,哪怕是件小事,他也愿意去琢磨出點新花樣。他深知,這四合院里的鄰里關(guān)系,其實就像這烤豬蹄一樣,需要一點點火候慢慢調(diào)和,既要溫情,也要講究做事的方式。
到了市場,趙愛民習(xí)慣性地先逛了一圈,觀察每個攤位的竹簽貨色。市場里人來人往,各種吆喝聲、叫賣聲混雜在一起,熱鬧非凡。他穿梭在人群中,眼神在各個竹制品攤位上來回游移。他心里明白,市面上的竹簽種類繁多,粗細不一,有些看起來堅固,但未必適合長時間的炭火烘烤;有些則太過精致,反而不耐高溫。他對這些東西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每次選東西,他都喜歡親手摸摸,掂量掂量。
走到一個角落的攤位前,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捆竹簽上。這竹簽比他之前見過的稍微粗一些,但材質(zhì)看起來堅韌,表面光滑而富有彈性。趙愛民伸手拿起一根,仔細打量著。他心里盤算著,竹簽的粗細剛好適中,穿透豬蹄時不會太過費勁,同時也足夠結(jié)實,能承受火焰的炙烤。
“老板,這竹簽怎么樣?”趙愛民隨口問了一句,依然低頭細細翻看手中的竹簽。
攤主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看到趙愛民對竹簽感興趣,立刻露出了熱情的笑容:“這竹簽絕對好,天然竹子做的,耐高溫,絕對不會在火上燒斷。”
趙愛民點點頭,繼續(xù)問:“能不能試試,我看這竹簽是不是夠牢?!?br/>
攤主樂呵呵地遞給趙愛民一把:“你隨便試,質(zhì)量絕對沒問題?!?br/>
趙愛民抽出一根竹簽,在手里彎了彎,感受到竹子的韌性和彈力,心中已經(jīng)有了八成的把握。他想象著豬蹄穿在竹簽上,放在炭火上烤時,竹簽在火光下微微發(fā)亮,肉汁順著竹簽滴下的畫面,那種金黃焦脆的豬蹄在炭火的烘烤下發(fā)出“滋滋”聲,帶著讓人垂涎的香味。這種場景讓他心里有種隱隱的滿足感,仿佛這些竹簽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秘密武器。
他挑了幾捆,打算回去試試效果。心中盤算著,等竹簽回去烤制,豬蹄的調(diào)料還可以再稍微調(diào)整一下。上次的腌料雖然不錯,但他總覺得還可以更加出彩一些。想到這里,他的思緒不由得回到了之前部隊時的經(jīng)驗。那時候條件簡陋,沒什么調(diào)料可用,更多的是靠火候和肉本身的風(fēng)味去烤出香氣。可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調(diào)料種類繁多,他便琢磨著如何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做出更有層次的風(fēng)味。
“或許可以再加點蜂蜜和醬油的比例,讓烤出來的顏色更深,同時甜味和咸味的平衡也能更好?!壁w愛民心中暗暗思索,仿佛已經(jīng)嗅到了那種獨特的焦香。他對烤豬蹄這種事情有一種近乎執(zhí)著的追求,每次嘗試都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
回到四合院時,天色已經(jīng)完全暗了下來,院子里的燈光一盞接著一盞亮了起來。趙愛民看著這熟悉的四合院,心中泛起一絲暖意。院子里靜悄悄的,偶爾傳來幾聲晚歸的鄰居聊天的聲音,顯得格外溫馨。趙愛民知道,等他把竹簽和新調(diào)料準備好了,這個小小的四合院又會充滿人們的歡聲笑語。
他走進自己的小廚房,拿出豬蹄和準備好的腌料,一邊想著之前的改良方案,一邊將蜂蜜和醬油混合。他對甜咸的平衡有著極高的敏感度,特別是烤制時的香氣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肉質(zhì),是他最在意的地方。他決定多加一點蜂蜜,讓表面的焦糖味更加濃郁,同時減少一點辣椒的比例,讓每一塊豬蹄吃起來都不會讓人覺得過于辛辣。
準備好調(diào)料后,他將竹簽?zāi)昧顺鰜?,開始一一將豬蹄肉穿在竹簽上。穿的時候,他格外小心,每一塊豬蹄都要穿得均勻,這樣烤制時才能保證火力分布均勻。雖然這是個細致活兒,但趙愛民卻一點也不覺得麻煩,反而享受著這個過程。他喜歡在這些小細節(jié)上花心思,因為他知道,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往往是成敗的關(guān)鍵。
當最后一根竹簽穿好時,趙愛民放下手中的活兒,滿意地看著眼前一排整齊排列的豬蹄串。它們靜靜地躺在案板上,仿佛等待著即將到來的火烤儀式。而趙愛民的心里,則滿是期待——期待著這些精心準備的豬蹄在火焰的洗禮下,變得金黃酥脆,帶著令人垂涎的香味出爐。
趙愛民坐在廚房的木凳上,望著桌子上整齊排列的豬蹄串,思緒漸漸飄遠。他知道,光有竹簽還不夠,他得準備更多的筷子。每次大家聚在四合院里吃烤豬蹄,總是搶得熱火朝天,雖然手抓著吃也別有一番滋味,但那種油膩總讓人感覺少了點精致。要是再配上干凈利落的筷子,大家一邊聊,一邊輕松夾著烤得酥香的豬蹄,那感覺就更愜意了。
趙愛民對于這種細節(jié)很在意。他明白,吃飯不光是味覺的享受,更是整體體驗的一部分。鄰居們平日里粗茶淡飯,少有這樣的機會聚在一起吃點烤物,他總想讓這份簡單的樂趣變得更完整,更令人回味。所以他暗自決定,得去多買些筷子,最好是那種光滑耐用的,既方便清洗,又能讓大家吃得舒心。
“嗯,多買點筷子吧,竹簽已經(jīng)有了,再加上筷子,大家一定能吃得更舒心?!壁w愛民在心里默默地盤算著,仿佛這些細節(jié)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他的計劃。
翌日清晨,趙愛民走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