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民的決定下得并不輕松,但他一旦下定決心,便再也沒有回頭的余地。廠里那家大排檔的老板,叫李宏,是個中年人,胖乎乎的,總是一副溫和的笑容。他的排檔雖然生意不錯,但大多是些油膩的快餐,吃得了飽,卻少了些細膩和講究。趙愛民曾經去過那兒幾次,看到的總是那些食物被隨意地堆疊在桌上,服務也急促匆忙,似乎沒有人真正享受這頓飯。 “我做的豬蹄,能給他們帶去一種不同的體驗?!壁w愛民在心里默默對自已說。每當想起那些工人們匆忙的午餐時,他就忍不住想到,如果自已能在廠里開個攤,賣上他親手做的豬蹄,或許能帶給他們一種新的感覺。那是趙愛民心底的夢想,一種將自已的廚藝與人分享的渴望,簡直無法抑制。 他知道,廠里的食堂和排檔其實都不是他的對手,因為那些菜肴根本沒有深度。李宏的排檔雖然受歡迎,但更多是依賴大鍋菜和快速生產。而趙愛民做的豬蹄,卻不同,它需要時間的熬煮和火候的把控,甚至每一塊豬蹄,都帶著他對食物的深刻理解和一份情感。趙愛民心中有一股強烈的信念:他做的豬蹄絕對比那些大鍋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