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817鈔關
李春芳口中宣德朝定下的制度,其實是在明宣宗朱瞻基平定漢王之亂后,為了解決宗室成員對于皇位覬覦而制定的政策。
為了防止各王府利用聯姻的方式擴大勢力范圍,危及皇權穩固,所以對宗室成員入仕和婚配進行嚴格限制。
而之后制定將軍和中尉的祿米,也是為了安撫利益受損宗室的一個辦法。
實際上,百官雖然口口聲聲說祖制不可變,但是老朱一死,從朱允炆開始就已經不斷修改老朱定下的制度,到今天很多早已物是人非。
明朝中后期的制度,實際上是在宣德年間才逐漸穩定下來的。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做了幾件大事,其一是廢黜了漢王朱高煦以及晉王朱濟熿,打壓了宗室成員對于皇位的覬覦。
其二是收繳了各地藩王的護衛軍,將大明親藩從為國戍邊的親王,徹底閹割成了只知享樂的廢柴。
之后又下旨,確定宗室子孫被禁止入仕和王府婚姻不得除授京職。
這一系列為了穩固皇權的旨意激起各王府極大不滿,不得不用“優待”宗室的方式來平息這股不滿的情緒。
朱瞻基是否看到宗室繁衍帶來的危機?
這個不得而知,不過換到他那個位置,肯定是會以確保皇權穩固為第一要務,所以他的選擇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畢竟距離成祖朱棣造反稱帝時間太短,在他成功的鼓勵下,許多藩王在那個時候確實蠢蠢欲動。
魏廣德知道,自己給各藩王府祿米定額和張居正提出的“減薪”想法,已經得到了李春芳的支持,而從陳以勤和殷士譫的態度來看,似乎也很心動。
不過很奇怪,他們都沒有名言表達自己的態度。
就在他打算一會兒散衙后找他們問問的時候,陳以勤這時候開口說道:“善貸和叔大的法子,確定可以緩解祿米的難題,可終究治標不治本。
倒是讓禮部卡一卡,用銀子換爵位,最大可能減少宗室人數才是善政。
我覺得,在施行善貸之法前,最好先嘗試,看看有多少宗室愿意轉民籍,然后出臺按品級發放祿米,最后再讓戶部給出定額。
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朝廷財政受祿米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