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1351冬天
“施觀民”
魏廣德一陣無語,奏疏內容就是彈劾這個叫施觀民的人。
從奏疏中,魏廣德大致理清了這個人的仕途。
施觀民字于我,號龍岡,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民籍,嘉靖四十年辛酉科福建鄉試第九十名,舉人。
嘉靖四十四年中式乙丑科會試第五十六名,二甲第六十八名進士。
此后戶部觀政,四十五年十月授戶部主事,督崇文門課,隆慶三年七月升員外,四年十一月升任郎中,隆慶五年正月出知常州府,萬歷三年十月離任,擢廣東副使,分守惠州。
說直白點就是惠州兵備道,負責當地明軍的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等。
不過這篇奏疏不是褒獎他工作如何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也不是說他貪墨軍餉,侵占屯田,而是彈劾他在常州知府任上敗壞朝廷綱紀,以創建龍城書院的名義大肆私斂民財,更是參與書院講學違反朝廷政策。
而現在施觀民在惠州,明知朝廷禁書院、禁講學,卻還是我行我素,聯絡民間士紳,打算在惠州創建新的書院。
奏疏最后,自然是說這個人道德敗壞,為了私斂錢財,打著大振文風的旗號搞錢,還是在朝廷下文禁書院的當口繼續做這樣的事兒,實在不配為官。
看到魏廣德還在看奏疏,在思索,張居正嚴肅說道:“善貸,隆慶年間,朝廷就曾下旨禁止官員參與講學,而今,朝廷也下旨禁書院。
這施觀民在常州府任上創建書院也還罷了,當時朝廷并未禁止,但他參加書院講學,就是在明目張膽違反朝廷法度。
如今死性不改,朝廷已經向各省發文禁書院,而他居然還在籌建惠州書院,實在是拿朝廷法度不當一回事兒。
這樣的人,該嚴肅懲處,以懾百官才是。
否則,人人效仿,朝廷綱紀敗壞,還如何代天牧民。”
奏疏是廣東巡按上奏,魏廣德也算看出來了,這就是張居正在官場上立威的目標。
講真,隆慶五年若施觀民真參與常州那個書院的講學,確實算是違反朝廷綱紀。
高拱那時候已經下文,禁止地方官員參與這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