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齊國的興衰
公元前555年,齊靈公背叛盟約,五次征伐魯國,晉國見此,決定聯(lián)合魯、宋等十二諸侯國出兵征伐齊國,齊靈公親自率師御敵,在平陰被聯(lián)軍大敗,自此無力稱霸。
平陰大敗的第二年,齊靈公去世,大夫崔杼擁立太子光即位,是為齊莊公。但齊莊公卻對崔杼恩將仇報,不但公然染指他的妻子,還經(jīng)常侮辱性地把崔杼的帽子賞賜給別人。
崔杼因此懷恨在心,趁齊莊公與東郭姜偷情時將齊莊公殺死。
公元前547年,崔杼擁立齊莊公的弟弟杵臼為國君,是為齊景公。齊景公是一個既通治國之道又貪圖享樂的君主。
他在位58年,是齊國歷史上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他任用晏嬰、賢章等賢臣治理國家,從而使齊國在短短幾年間由亂入治。
不但做了晉國的小弟魯國,還聯(lián)合鄭國、衛(wèi)國結(jié)成了反晉同盟,甚至還攻占了晉國的戰(zhàn)略要地,一壓制了多年的齊國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但他臨終前廢長立幼,給呂氏齊國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公元前490年,齊景公去世,宰相高昭子和國惠子按照他的遺命擁立安孺子繼位,但田乞卻立和他關(guān)系更好的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田乞發(fā)動宮廷政變,攻殺高昭子、國惠子,殺安孺子,立公子陽生為君,是為齊悼公。
齊悼公繼位后,田乞擔(dān)任國相,專擅齊國。田乞死后,其子田常承其相位,也承襲了他的作風(fēng),先后殺掉了不聽話的悼公、簡公,擁立簡公弟公子為國君,是為齊平公。田常給自己的封地,甚至比齊平公的直轄地區(qū)還要大。
自此以后田氏獨攬齊國大權(quán),進入報驗諸子,田氏家族專權(quán)于齊平公、宣公、康公三代,史稱田氏代齊。莊子曾指田恒為諸侯大盜,也是后世經(jīng)常引用之成語“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由來。
公元前391年,田常的曾孫田和將呂氏齊國的最后一任君主齊康公放逐于海上,自立為齊君,不久,周安王封田和為齊侯。
齊國呂氏為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公元前379年,已經(jīng)潦倒到挖洞偽造的齊康公去世,姜太公至此絕祀。至此,中國歷史邁入到戰(zhàn)國時代時,齊國已經(jīng)變成田氏齊國了。
公元前357年,田齊的第4位國王齊威王登場了,他不僅手下人才濟濟,而且還為他們貢獻了超多的歷史典故。
有丞相鄒忌為他改革政治廣開言路,有賽馬的大將軍田忌,還有身殘志堅的兵法大師孫臏。齊國在這些能臣的輔佐之下逐漸開始恢復(fù)往日榮光。
公元前353年,齊國為了援救趙國與魏國發(fā)生了桂陵之戰(zhàn),孫臏一招圍魏救趙,大敗魏軍,又在馬陵道擊殺魏國大將龐涓,徹底打掉了魏國的囂張氣焰。
幾年之后,魏惠王率領(lǐng)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于是也承認魏的王號,史稱徐州相王。
在此之后各國紛紛借機稱王,各國君王的稱號也都從“公”變成了“王”,周王的權(quán)威蕩然無存。
公元前314年,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干了一件大事,他趁燕國發(fā)生內(nèi)亂發(fā)兵攻燕,只用50天時間就攻破燕都城薊。
毀其宗廟,輕騎重器,燕王噲自縊身亡。因幾乎亡國,后來秦趙聯(lián)合重兵攻齊,齊國才被迫撤兵。但此事卻為齊國的衰落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