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倚仗
“那些不孝子真的不回來幫忙?”吳氏看到二房和四房的人到現(xiàn)在還沒有出現(xiàn),心里就惱火:這些化生子真是欠揍,分了家,以為自己的翅膀長硬了,一個兩個都不把他們放在眼里了。
“二哥說他們家自己都做不贏,不可能來,四弟說他們身無分文,四弟妹又懷孕了,要加緊掙錢,不然,到時候連接生婆的紅包都給不出,孩子的襁褓就更不用說了。”李家富雖然想添點油,加點醋,但是怕兩老這個時候倒下了,吃苦的還是他們兩口子。
“爹,實在不行就請幾個人吧,他們是不會過來幫忙了。”小吳氏從來都不是干活的料,以前她跟在劉氏和呂氏后面磨洋工,但現(xiàn)在想要她做主力,實在是太難了。
至于說讓吳氏和李麗下地,他們提都不敢提,她們能在家里把飯菜做好就謝天謝地了。
“過兩天再說。”李連仲心想著二房收完水稻后應(yīng)該會過來幫忙:他們家的下人不少,二十畝田,很快就可以收完。
李連仲做了決定,李家富夫妻只得跟著他去田里:等兩天就等兩天,對于他們二房來說,種不種冬麥都無所謂,他們又不是花錢大戶,他爹娘總不至于把他們一家子餓死。
“他們要是真的不來,我就去找他們,秋收的時候不來幫爹娘,只圖自己賺錢,這么不孝,看唾沫星子會不會淹死他們。”吳氏可不想請人,請人不僅要花銀子的,還要管飯,她在家里也更累。
劉氏母女和李家貴兩口子都是能干的人,只要把他們拉來,四五天就能把稻子收了,兩三天就把紅薯和高粱收了,既不要付工錢,還不要管飯,省了錢也省了糧。
“娘,你還是算了吧,分家時他們都是凈身出戶,二哥他們更是被你們逼出去的,這種情況你要還去找他們吵,別人只會更加同情他們,說你們的不是。”李家富勸說道。
“我是他們的親娘,生了他們養(yǎng)了他們,他們就要服我管,讓他們凈身出戶又怎么樣?該回來幫忙的時候還得回來幫忙,不然,我就去告他們不孝。”吳氏理直氣壯的說。
“娘,現(xiàn)在二哥的腿還不能動,他能給你做什么?四弟妹懷孕了,如果她有個閃失,我們就不用在這五里亭村呆了,大哥也不用去考功名了。”李家富雖然也想讓他們回來幫忙,但是此時他的頭腦很清醒:沒有倚仗,他們絕對不敢拒絕得這么果絕。
“娘,上次你說要告他們不孝,李婧文說他們在那種情況下被凈身出戶,你們還要他們撫養(yǎng)就是不慈,所以,這話我們要先弄清楚再說。”小吳氏小聲的說。
她不知道《大炎律》上是不是真的這么說的,但她必須提醒他們,不然,他們真的去告的話,縣太爺判他們一個不慈,豈不是會影響家里的名聲?她的兒子要考科舉,女兒要嫁人,可不能讓他們壞了名聲。
“她還懂《大炎律》?不可能吧?”李家富驚訝的問。
“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唬人的,但是既然她那樣說了,我們還是先弄清楚的好。”小吳氏搖搖頭,她現(xiàn)在真的看不清他們了。
“她還學(xué)會了騎馬,那種沒有馬鞍的馬,她一個翻身就上去了,而且跑得飛快,一看就是經(jīng)過專門訓(xùn)練的。”
“娘,這事你真是不能輕易去做,她既然敢這么說,很可能是真的。”李家富想到她那個神秘的師父,他們還是小心點好。
“老三,你懂不懂《大炎律》?”吳氏也想起了那天李婧文說的話。
“我不懂,哪天等大哥回來問問他吧。”李家富搖搖頭,他雖然讀書兩年書,但字都沒有學(xué)全,只是對算術(shù)略為通了點,《大炎律》那么高大上的東西他摸都沒有摸到過,怎么可能懂?
“現(xiàn)在李婧文和二嫂都心硬如鐵,娘就是再去找他們也沒有用,娘,還是算了。”小吳氏想到她幾次撒潑,劉氏都充耳不聞,李婧文更是當(dāng)她在耍猴戲,每次都蹲在旁邊看熱鬧,就是三寶和李思文他們也不怕了。
“對,娘,算了,以后有機會了再長他們算帳。”李家富也贊同的點點頭,她現(xiàn)在去吵鬧,只會把他們得罪得徹底。
“聽孩子們的,以后再想辦法收服他們。”李家仲看到太陽都升起來了,他們肯定是不會來了:看來這兩個兒子還是跟他們離心了,他們怎么就不能理解爹娘的難處呢?
李婧文沒想到李連仲兩口子在他們最艱難的情況下把他們掃地出門了還盼著他們回去幫忙,他們家里的勞動力多,又加上李家貴,五天就把稻子收完了。
留下陳氏在家里曬稻谷和稻草,其他的人全部去西面挖紅薯:二十畝地的紅薯,想想都恐怖,李婧文真不知道用來做什么,紅薯滕倒是可以曬干放在那里以后用來喂豬喂牛。
“難道都剁成薯米?一文斤的干薯米實在是太廉價,用來喂豬也劃不來。”李婧文看著那一看綠油油的紅薯沉思。
“對了,磨碎后洗淀粉,用來做紅薯粉。”據(jù)李婧文所知,這個世界雖然有紅薯,但沒有紅薯粉,她干脆把紅薯粉做出來,給紅薯找一個好的出處,也算是功德一件。
李婧文是個行動派,說做就做,當(dāng)天晚上進入空間之后,和豆豆兩個根據(jù)粉碎機的原理做了兩個手動的粉碎機。
為了這些機器以后有出處,她仍然把一臺粉碎機拆了,拿著那些配件做樣品去青牛鎮(zhèn)找那個鐵匠,請那個鐵匠打兩套一模一樣的配件。
因為有樣本,那些刀具的形狀雖然奇怪了點,但是鐵匠還是能打出來,只是時間比較久,工錢相對來說比較高。
外殼,鐵殼子肯定劃不來,也不能養(yǎng)護,只能用木桶,于是回來的時候,她又去村口的木匠家里訂了幾只帶蓋子的小木桶和二十只用來洗淀粉的大木桶。
大家齊心協(xié)地,四天就把紅薯都收完了,把紅薯滕全部曬干收好,紅薯也則堆放在庫房里,等粉碎機做好就開工磨碎洗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