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驚訝
“你說得對,所以他不敢賭,只要你說出去了,那對兄弟肯定會千方百計把錢弄出來,他們身上沒有錢了,沒有了安全感,生活就不會有這么安逸了。”李家華笑著說。
“現在李麗也嫁了,手上有那么多的銀子,還有田土,夠他們兩個吃喝的了,為什么還想著到我們這里來占便宜?”劉氏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
“銀錢當然是多多益善,不然大家為什么都熱心于賺錢?從來沒有聽說哪個賺錢賺夠了,回去躺著吃喝的。”李家華笑著搖了搖頭。
心想他們手里還有一壇金子,雖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目測那個壇子不小,金條都裝到壇子口了,至少有一百多兩百兩,兌換成銀子就有一千多兩,兩者相加,他們就有兩千多兩銀子,兩個人在五里亭村,再怎么吃、怎么喝也花不了那么多錢。
“賺錢也是一種樂趣,并不是單純為了賺錢,他們享受那個賺錢的過程和賺到錢后的成就感。”劉氏想起了李婧文說的話,自己幾次阻止她進采蘑菇,她說現在進山采蘑菇并不是為了賺錢,還是享受那種找到蘑菇后的歡喜和賣到銀錢后的成就感。
“你說話越來越有水平了。”李家華沒想到劉氏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家里的條件不一樣了,我們也要努力跟上去,免得以后扯孩子們的后腿。”劉氏得意的說。
“你說的是,婧文的努力改變了門庭,以后的交際圈了就不一樣了,我們必須跟上去,衣著也好,談吐也好,都必須跟著改變。”李家華現在可以說挺直了腰桿,就是在李家榮面前,也敢大聲說“不”了。
“你說你爹和娘以后還會不會過來要東西?”劉氏覺得她今天的話只能嚇唬住他們一時,過一段時間他們又會故態復萌。
“肯定會過來的,你雖然聽到了他們的悄悄話,但是并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手上有那么多的銀子,他們今天只是沒有反應過來而已,現在他們知道了這么回事,以后你要是再提這事,他們會死咬著不承認,反而會說你居心不良,挑撥離間······”李家華心想他爹是只老狐貍,不是那么容易對付的。
“他們還真是······”劉氏想想也,他們又不可能去抄家,把他們藏的銀子找出來證明她說的是事實,唉,他們真是兩塊老牛皮糖,怎么都撕不下來,真是愁死人。
“不說他們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說,至少這次的事解決了。”李家華雖然也覺得無力,但是他只能這樣安慰劉氏,同時也自我安慰。
吳氏和李連仲回到家里,再也忍不住了,拉著老伴問為什么不重新分家,一個好好的機會,就這么白白的丟了,真是可惜。
“你沒有聽清楚劉氏的話嗎?皇上賞給他們的都是他們的私產,別人不能染指,除去那些,他們去年不僅沒有賺錢,還有小量的虧損。”
“而老宅的東西,必須恢復到分家以前,也就意咬味著縣城的小院子要買回來,老大賣出去的地要收回來,這還是小事,反正以后會分給他們。”
“重要的是李家華治腿的銀子要我們付,她開口就是四百兩銀子,更重要的是重新分家我們也得不到好處,她說了,她會按照他們家所分得的家產的份額來付養老銀子。”
“也就是說我們把四分之一的家產分給他們,他們以后會按照南星縣的平均生活水平,付四分之一的養老銀子,不管他們以后的生活如何富貴,他們只會付那么多。”
“還有要和二房重新分家,就不能落下四房,把大房和三房的家產收回來,再分給他們四兄弟,大房和三房的家產就會少一半,你說他們會同意嗎?你會同意嗎?”
李連仲看到老婆子只想著以后跟著二房過好日子,卻不知道她早就把人得罪慘了,人家除了應盡的義務之外,不可能讓她占一丁點便宜,只得掰開了揉碎了跟她說。
“你的意思是說別的兄弟給多少,他們也只給多少?”吳氏驚訝的問。
“就是這個意思,他們一文都不會多給。”李連仲點點頭。
“那個混帳玩意,怎么能這么狠心?”吳氏的手掌重生的拍在桌子上:這與她的想象相差太遠了。
她原來想著自己的兒子是御封的六品員外,孫女是御封的縣主,身份已經變了,她應該跟戲文里那些因為兒孫得了功名而由農婦變成老封君的寒門老太太一樣,跟著二房住在大房子里,穿著綾羅綢緞,吃著山珍海味,什么事都不要做,一大群丫頭婆子任她使喚,她喜歡的兒子孫子陪著她逗趣、說笑。
做員外爺的母親,縣主的親祖母,就是縣夫人也得在她面前你低頭,更不用說青牛鎮那些商戶家的太太和老太太了,不說在南星縣,至少在青牛鎮沒有人敢在她面前呲毛了。
“他們記恨我們以前的偏心,記恨我們苛待了他們,記恨在李家華的腿斷的時候把他們掃地出門,總之,他們心里只有恨,對我們沒有半點親情了。”李連仲無力的坐在椅子上,不由是想起了分家以前的日子。
“真的不能挽回了嗎?”吳氏不死心的問,“母子之間哪有隔夜仇?時間已經過去那么久了,他們怎么還死死抓著那點事不放?”
“唉,你們認是小事,他們則認為是大事,特別是六寶的事和李家華腿斷就被迫分家的事,在他們心里,如果不是大嫂幫忙以及李婧文能干,他們家就可能出大事了,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不然,劉氏也不會說出想點了房子,讓大家都一起死的話來。”李連仲嘆了口氣說,現在想起來,他們對二房是有點苛刻了。
“老天怎么就不開眼,讓那些狠心賊驟然間就富貴了呢?連親生爹娘都不顧的畜牲,就應該下地獄。”吳氏小聲的咒罵著,想到自己不能跟著他們過好日子,她恨不得那一家子餓死街頭,“老頭子,劉氏不會把五百兩銀子的事說出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