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尋找碧螺春(一)
到了蘇州,已經(jīng)是傍晚,李蘅先在蘇州城落腳。
第二天,就前往蘇州府衙,詳談購買洞庭山的事宜。
雖然在蘇州府,官面上也沒有認識的人。但是大唐初期,官風比后世還要好不少,最起碼還沒有明顯的貪贓枉法的事。最不濟,也沒有拿錢不辦事的不要臉。
而且李蘅,這是涉及上百萬兩銀子的大事。如果成了話,國庫和地方財政將多出上百萬的收入。這對當?shù)毓賳T的政績那都是大大的。
聽到李蘅要買下整個洞庭山,極其相連的水域。這些官員先是震驚,然后是狂喜。最后蘇州知府也親自接見他相談。
談?wù)撝畷r,無意間聽到,這知府竟然是江南西道人士,和自己老師武通是同科貢士。聽到李蘅是武通的學生,立刻親近不少,這談事就更加順利許多。再加上,李蘅這是來送大政績的,效率又高上不少。
基本上兩天,就談妥了相關(guān)事情,李蘅簽了地契,交了定金,就等有關(guān)官吏實際丈量核算總面積,補齊余款,就完成最后的手續(xù)了。
這基本上,洞庭山就已經(jīng)是李蘅的私產(chǎn)了。
李蘅也就迫不及待的要開始尋寶之旅,選擇碧螺春傳說中的那三棵古茶樹。
要尋找這三棵古茶樹,難度不小。因為洞庭山的面積可不是君山小島那么小,又不如洞庭云霧茶知道明確的地址:在衡山廣濟寺毗佛洞。
關(guān)于碧螺春的傳說久遠,版本頗多,基本沒有明確的地址。
而后世記載,洞庭碧螺春的原產(chǎn)地是洞庭山。
洞庭山分為:東山,西山兩座湖中山島。
21世紀的資料顯示:
洞庭西山,古稱:夫椒山,包山,西洞庭,林屋山,是太湖東南部的一個島嶼,位于江蘇省蘇州市西南端,距蘇州古城45公里,西山島南北長11公里,東西長15公里,面積平方公里,是天朝內(nèi)湖第一大島,由全長4308米的太湖大橋與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相連。西山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加上太湖水體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的特點,盛產(chǎn)碧螺春茶葉,以及枇杷,楊梅,銀杏,板栗,青梅,柑桔等花果。
當然,大唐時期,洞庭西山島的面積,沒有近80平方公里,這么大。
因為此時的太湖水面更高,水域面積也較后世更大。
每一個湖泊,在幾千年的時光里,都會有所變遷。
就如同洞庭湖,周朝時是個沼澤,大小湖泊密布,先秦時這些湖泊沼澤連成一個大的湖泊洞庭湖,此后洞庭湖,基本都在生長,到了明朝末期是,是它面積體積最大的時候,水域超過6000萬平方公里。一百多年前,它迅速的縮小,成了如今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