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馬前卒(2)
國有企業,尤其是稍微上了點規模的國有企業,要想推動其重組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當這一家國企單位還沒達到資不抵債的情況,尚能勉強維系下去的時候,要想將其兼并重組,那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當然,這這里指的是一般情況,指的是企業自己發起的橫向商業兼并重組。
但如果這中間有著主管單位的推動,又或者源于上層的意志,那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
5月份的時候,內閣宣布,由中國人民銀行的牽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聯合起來,在全國范圍內有組織地清理企業“三角債”。
但地球人都知道,這項工作牽涉面極廣、關聯也極為復雜,推進的艱難艱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好在只要你有決心,有些事情總歸還能能有辦法去解決的,
在清理三角債的過程中,黑龍江的一次清欠行動曾經被當作典型廣為宣傳,其解決方案大體是這樣的:
黑龍江寧安縣百貨公司拖欠MDJ市糖酒公司貨款近200萬元,而后者又拖欠寧安縣糖廠貨款140萬元。
經過兩地主管單位和銀行協商,先由工商銀行牡丹江支行貸給糖酒公司140萬元,支付給糖廠,
然后由工商銀行寧安支行收回糖廠的40萬元貨款,再貨給百貨公司,用于償還所欠糖酒公司的貨款,
最后由工商銀行牡丹江支行從糖酒公司收回了同額貸款;通過這種復雜的“對等清欠”,總算解開了三家公司的280萬元三角債。
這個案例雖然被拿來做典型,但實際上,適用范圍并不廣。
很簡單,在這個案例里,債務發生在兩個彼此相鄰縣市之間,而如果“三角債”的抽欠半徑稍擴大點,其操作難度便會大大地增加——在這個交通并不發達,山頭主義盛行的年代,如果想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一家齊魯企業和另一家江南企業的三角債問題,中間溝通成本和執行效率足以讓人崩潰。
除此之外,在這個案例里面,銀行在其間起到了最重要的中介的作用,可是一旦債務規模太大,或者中間的關聯環節太復雜,把它也套進去,則會產生一個新的債務關系;
而且在這個銀行系統尚未獨立出來商業運作的年代,用屁股想想就知道,一旦跟銀行之間形成了這種新的債務關系,十有八九都會變成壞賬。
事實證明,這種處理方式勞心累力不說,效果也并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