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主攻和次攻
十月十五日,經略標營和李如松兵團從順安出動,在距離平壤只有十里的地方扎營結寨。
當夜,李如松又來向林經略懇求,重新劃分督戰(zhàn)范圍,將西城主攻方向全部交給他督戰(zhàn)。
理由就是西城方向大都是遼東薊鎮(zhèn)官軍,由他來督戰(zhàn),效果更好。
而且西城戰(zhàn)況肯定更激烈、更危險,經略大臣身關全局,應該遠離險地,所以只在南城次要方向督戰(zhàn)就行了。
看在多年交情的面子上,林泰來就答應了。他感覺,應該是這幫遼東驕兵悍將擔心在報功時,自己這“南人”不照顧他們。
所以遼東軍更希望讓李如松這位自己人督戰(zhàn),在臨陣之前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等打完了再看,林泰來暗暗冷笑。
十月十六日清晨,各縱隊按照先前的部署命令,出現在平壤城各城門外。
到了這個時候,即便小西行長再渴望“議和”,也意識到情況不對。
這支數目不明的明國軍隊,似乎要動真格攻城了!
已經師老兵疲、冬季思歸的倭兵紛紛被驅趕著上了城墻,勉強凝聚斗志開始準備防守。
按照事先約定,李如松在西邊主攻方向督戰(zhàn),林泰來則在南邊這個次要方向督戰(zhàn)。
負責攻打南城蘆門的主力是參將駱尚志的浙江兵縱隊,兵力三千人。
輔助的是戚家軍出身的王必迪縱隊一千五百人,葉邦榮經略標營兩千人。
如果林經略在這里督戰(zhàn),還有親衛(wèi)達云營一千人。
在出發(fā)攻城之前,林泰來就和主攻手駱尚志談心。
雖然駱尚志是南兵將領,也是浙江人,但其實并不是戚家軍系統(tǒng)的,這跟吳惟忠、葉邦榮、王必迪、戚金等人還是有區(qū)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