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爭取
夜已深,綏遠城卻處處燈火通明。
可能是大量宋軍士卒涌入的緣故,使得綏遠城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兵站。到處都是腳步匆匆,成隊列行進的宋軍。有的忙于清理金軍遺留下來的糧草器械,有的按照上峰的指示分頭往城內各處官邸搬運大量金國文書以及軍中典籍,也有的修整完畢后被派遣到附近各處要道險關駐守。
對于金國來說,完顏宗弼這次受驚而走實在太過倉促,以至于留守城內的少量官吏和士卒甚至來不及銷毀文書和典籍就被大量涌入的宋軍控制。
李獨霜走在相對僻靜的巷道里,前面不遠處是臨時分配給他的住宅,之前乃是屬于金國的一名猛安,算是綏遠城內少有的獨門獨院。
不時有巡街的宋軍士卒碰上,在這特殊的時刻本該上前搜身和盤問,但李獨霜一身參將的服飾讓他們打消了這個不理智的念頭,僅僅對過口令之后就迅速離去。
李獨霜應付一番后心事重重地走著,他腦海里還在回蕩著樊元忠的話語。
“此次綏遠之戰,拋開“鐵浮屠”那次偷梁換柱的奇襲不談,張經武總體來說是憑借自身能力率領宋軍與強大的金軍打了一個平分秋色。”
“你我皆知,對于一個由兩支強軍和八支廂軍組合而成的混編大軍來說,這有多么難,但他張經武做到了!”
“之所以他沒有看穿這個奇策,完全是因為對面的統帥叫完顏宗弼,誠懇地說,這是整個天下都少有的帥才,輸在他的手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對于大宋朝廷來說,必須有人對戰場險些崩盤的事實負責,對大宋軍方來說,必須有人對鐵壁軍的大量死傷和壯武將軍的戰死給個交代。”
“如果勝了還好,但結果偏偏是完顏宗弼帶著大部分完好的金軍戰力成功撤離。那么此戰算是勝了還是敗了?”
“當然,我知道你肯定會說我們占領了最為關鍵的綏遠城,打開了通往金國南部的通道,這是戰術上的失敗,卻是戰略上的勝利。”樊元忠說到這里,閉著眼微微搖了搖頭,似乎在緬懷什么,沒多久就接著說道:“對于我大宋現有的官僚體系來說,哪怕張經武已經算是統帥里面做得最好的一位,但只要他做了,就一定會有他的政敵或者朝中的反對派揪住所謂的痛點大做文章,從而為自己的利益攪動風云,風云一起,就連官家和連樞密都無法回避,必須給予回應。”
“所以,關于張經武的撤職命令必定已在路上,他自己也完全明白這一點,因此特地將我們這幾位算是目前大軍核心人物找來,提前定下方略,以備不患。這樣一來,不管新的統帥是誰,面對既成事實和目標一致的屬下,多半不會硬著頭皮反對。”
李獨霜走上灑掃干凈的臺階,推開大門,看到了位于庭院遠端的書房風窗露出的一塊裱字,隱隱約約露出四個大字:
“鞠躬盡瘁!”
他于書房門口停頓了一會兒,然后走到桌前坐下,先是用手拿出一張特供的宣徽紙鋪展開,用鎮紙壓住,然后抬手研墨,待墨漿均勻后從山形筆架上取下一只狼亳,飽蘸墨汁后開始在紙上奮筆疾書。
第一封信是寫給被派往青州執行任務的吳佩甲,雖不敢明言,但字里行間暗示了青州即將迎來惡戰,讓他小心防備。
寫完后李獨霜默然良久,從懷里取出一張折疊好的紙張,展開后卻是一封調令。即是命令李獨霜返回汴京,將此戰前后經過詳細地匯報給官家和樞密院,落款正是永興路經略使張經武,上面還有他的花押和印章。他翻轉過來,卻見調令背后附了一張履歷,寫的是自李獨霜在金國境內刺探情報的經歷、在宋軍中主持情報所創造的功績以及帶領“摧嵬軍”刺殺完顏宗弼的完整過程。
很明顯,張經武認為李獨霜經此一役已經有了足夠的軍中資歷,作為文官的他沒必要繼續在軍中廝混,同時也為了他的安全,選擇讓他返回汴京,接受即將到來的榮耀與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