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簡史之五!
漢朝是一個承前啟后的偉大朝代,漢朝建立的國家法律制度,成為中國后續朝代的典范。漢朝在全國各地建立官辦學堂,開設文法、公文、政務、法務、督辦、外交、軍務、農務、工務、儲運、貨幣、商務等涉及國家管理要務的專業課程,對于培養和選拔國家各項要務和事業的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東漢時期公元105年,宦官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完成了造紙術的最終發明了優質耐用的紙張,這些批量生產的紙張成為朝廷和民間的書寫用材,從此竹簡、麻布、綢布等笨重及昂貴的書寫材料被淘汰。
紙張的普及使用,提高朝廷及衙門公文交流效率,同時,由于紙張便于攜帶,經濟性好,因此,文章的信息量獲得了海量增加,編寫如《史記》這樣鴻篇巨著成為可能,同時竹簡等舊損書籍和文獻轉錄和備份成為可能,因此朝廷和民間的很多文化典籍和歷史文獻得到拯救和傳承。
紙張普及使用后,書籍和文獻的抄錄和出版,開始在社會上流行,民間藏書海量增長,民間藏書的出現促進了教育普及和文化傳承,保證了國家的道德教化、政令通達,促進社會信息和思想的充分交流,級大地提高了國家運行效率和國民素質。
紙張普及后,設計制圖、制造制圖、施工制圖等工務圖紙,能夠大量進入制造作坊和施工工地,提搞全社會的技術學習和交流,提高了工務效率和產品質量。
同時,紙張的普遍使用產生中國獨有的文人職業和文化,使文人得以建立私人圖書館、建私塾教書、抄寫書籍、代寫書寫、書法和繪畫等藝術創作,以及從事詩歌、故事、戲曲和小說等文學作品創作,使文人的謀生手段越來越多,從而促進了社會就業,促使社會科技、文化和藝術的繁榮發展。
紙張和中國圖書通過中亞、中東傳播到整個西方世界,加速了西方文化的發展,以及西方文明的形成。
東漢末年,從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年至公元220年,即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直到東漢末代皇帝被廢除,曹操的世子曹丕稱帝建立魏國為止,期間持續36年,這段時間內中國各地諸侯割據,互相攻伐兼并。東漢末年的社會問題是導致中國社會第一次走向大混戰、大分裂、大融合的主要原因。
東漢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兵馬,再加上朝廷內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無力管轄地方勢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社會動蕩和戰爭災害首先波及底層人民,人民飽受這些社會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各地人民開始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其中最著名的農民起義軍是張角領導的黃巾軍。
在社會動蕩中崛起的地方豪強勢力,他們以保衛家園為名,靠著自己的財力,組建家族武裝部隊,割據一方,逐漸演變成擁有兵馬的諸侯,如曹操、袁紹、孫堅、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東漢朝廷由于政務和軍務早已荒廢,東漢皇帝和朝廷只能給這些在表面上擁護自己的軍閥封官進爵,讓他們幫助朝廷維持地方穩定。
通過豪強們與東漢朝廷一番討價還價后,有實力的地方豪強都被封為州牧或者州刺史,州牧或州刺史相當一方諸侯,完全獨立運作,不受朝廷節制,如此操作等于宣告東漢朝廷的實質統治力已經名存實亡。
東漢末年后期,地方豪強勢力逐漸分化為士族與寒門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占有了優勢,士族壟斷東漢朝廷全部高層職位和權力,因此導致東漢覆滅后三國兩晉時代,士族階層仍然控制國家朝政。
曹操是一個具有宏圖大志、深藏謀略、膽識過人、殺伐果斷的梟雄,在殘酷的土地兼并戰他常出奇兵,以少勝多,打敗眾多強大對手,同時,他通過收買人心和利益輸送收編了很多列強及其部隊。為了進一步增強曹家軍的實力,曹操多次派使節去北方大漠聯絡鮮卑首領,以開通邊貿和利益交換為由,邀請他們出兵幫助曹家軍,或者給曹家軍提供戰馬和兵器等。最終曹家軍獲得境外勢力的支持,最終曹操打敗超級勁敵袁紹等豪強軍,統一長江以北的中國北方地區。隨后,曹操控制東漢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準備向長江地區進發,對劉備勢力和孫權勢力進行毀滅性打擊,企圖一舉統一中國。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軍進占新野(今屬河南南陽),當時荊州牧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就投降了曹軍。而依附劉表屯兵于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軍倉促率軍民南撤。
曹操收編了劉表的部眾后,向長江地區前進,曹軍在長坂坡(今湖北當陽境)與劉備爆發遭遇戰,曹軍大敗劉備軍。劉備軍在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共同抵抗曹操。
孫劉結盟后,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于赤壁。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在長江北岸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水軍和陸軍日夜不停地操練吶喊,響聲震天,氣勢如虹,準備伺機度過長江,一舉消滅孫劉聯軍。
孫權軍的軍師周瑜,在分析軍事形勢后,他采納部將黃蓋獻計,要火攻曹軍相連船隊和營房,并讓孫權給曹操寫一封投降書,以此麻痹曹操,曹操果然中計。隨后,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
戰斗得手后,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占荊州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