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沒想到竟然比他還年輕!
“你多大了?”葉大夫忍不住問了一句。
李延撓了撓頭,帶著一絲自豪回答:“我已經二十啦。”
二十歲……
沒想到竟然比他還年輕!
薩克抱著楊大志快步走進了臨時搭建的診所帳篷,引來周圍醫護人員和排隊等候看病的村民們紛紛側目。
“需要幫忙嗎?哎呀,他發燒了?”有人關切地問道。
那一年是1933年,尚未出現抗生素的時代,即使是磺胺也要等到兩年后才能問世。在這個時期,一旦人體受到細菌感染,命運無非有兩種:要么依靠自身強大的免疫力戰勝病菌痊愈,要么便是……坐以待斃。
因此,在那個時候,發熱就意味著患者的生命已經懸于一線。
“病人患有臀部深部膿腫,必須立即實施手術,有沒有空閑的手術室?”葉一柏看向前來詢問的嚴肅女護士。
這位看上去像是護理組長的中年女護士先是愣了一下,隨后本能地看向葉大夫身后的理查德和薩克,見二人均無異議,立刻答道:“我這就去查看。”
臨走前,她還安排一個小護士前來接手,并一路疾步向村里的醫療大樓跑去。
不知何時,郭頡從人群里走了過來。
“這是深部膿腫引發的感染性炎癥,活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臺手術確實很難做啊。”
在缺乏抗感染藥物的情況下,即使手術做得再完美,患者的死亡率仍然極高。更何況這位患者還是個體力勞動者,術后恐怕也無法獲得良好的修養環境。許多外科醫生出于種種原因,往往會選擇避開這類病例。
葉一柏并未回應郭頡的話,而是轉向李延,“聽明白了?不做手術肯定會死,做了手術也不一定能活命,你們要做嗎?”
早在村里的赤腳大夫葉一柏說出要做手術那一刻起,李延便嚇得臉色煞白,待郭頡再補了幾句話,那張年輕人的臉龐更是流露出一片迷茫。這不就是小腿疼么?怎地竟然關乎生死?
他癡癡地望著躺在床上顫抖不已的楊大柱,記憶追溯到初次遇見對方的那個場景。那時李延剛滿十七,身子骨因長久忍饑挨餓顯得格外瘦弱,連去河口碼頭找份苦力活都被工頭拒之門外。
那天,他已經餓得邁不開步子,從碼頭出來后隨便尋了個墻角蜷縮起來,腦中設想自己數日后或許就會像街頭常見乞丐那樣,在這角落悄然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