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重要的慶典日
兵部多次催促支援遼東的文書下達后,孫元化才命令他帶領兩千兵馬前去支援。并非孫元化不愿派遣更多兵力,而是登萊能調動的兵力本就有限,其中大部分還受到鎮守太監的控制。
孔德原本的計劃是拖延時間,慢慢行軍三個月、半年,等到春天建奴也需要耕種,自然會撤兵。
在臨邑意外重逢了李久成,這個家伙帶著孫元化提供的兩萬兩白銀,原本是要去北直隸選購馬匹的。
然而,李久成卻揮霍無度,帶著一群隨從在路上縱情享樂,將用于購馬的銀兩揮霍一空,不敢返回登州,于是決定與他一同北上。
李久成曾是東江的將領,比孔德更早抵達登萊,他的地位也比孔德高一級,是一名參將。他被派去選購馬匹,這也表明孫元化對他的信任超過了孔德。
而且,李久成及其子李應元在東江時期就以勇猛著稱,他手下還有千余名士兵,無疑是一股強大的助力。
大家都是來自遼東的人,在山棟、登萊一直受到排擠,如果連自己人都不支持自己人,那也說不過去,因此兩人在臨邑決定合并部隊。
他們向孫元化發送消息,聲稱將購買的馬匹直接分配給孔德的部隊,然后一同前往大凌河提供支援。
這個計劃本來是相當周全的,李久成也確實購買了一些馬匹,只是數量與兩萬兩銀子本應購買的相差甚遠。
在寒冷的冬季,無論是在北直隸還是遼東行軍,軍馬的傷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再謊稱與敵軍有過交戰,那么軍馬的傷亡就更加合理,任何人都無法挑剔。
雖然計劃如此,孔德出征的文件上卻明確標注著他的部隊是兩千人的游擊營,這意味著如果孫元化不同意李久成的部隊與孔德的部隊合并,沿途的府縣只會按照兩千人的標準提供糧食和軍餉。
李久成無論如何也不敢返回登州,因此只好沿途掠奪一些村莊。
孔德的部隊原本也有掠奪的打算,但至少山棟的府縣還提供了一些糧食,所以行動并不算太殘酷。
然而,一旦離開了山棟,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在吳橋遭遇了大雪,別說三千人的糧食,就連按照文件上的兩千人的供給都不愿意提供。
吳橋雖然只是一個鎮,但由于位于山棟和北直隸的交界處,靠近運河,南下至濟南府也很方便,因此相當富裕。
但這次卻遇到了難題,吳橋鎮的官府不僅不提供糧食,還將鎮上的市場全部關閉。
北直隸的居民本來就對遼東的軍隊抱有敵意,看到官府下令關閉市場,吳橋的商店紛紛緊閉大門,干脆放假。
原本兩人手中還有一些銀子可以購買糧食,現在卻徹底斷了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