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行萬里路需巨資支撐
對時政敏感的人士立刻感到事情不尋常,因為按照常理,遼東軍團才應該是第二支換裝的部隊。
果然,五年的上元節剛過,新一期的《徐霞客游記》中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介紹的竟然是天竺。
《游記》中提到,目前天竺分布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土邦國家,其中最強大的一個名為墨沃爾帝國,他們幾乎占據了整個天竺的北部。
現聯盟所據之夢加拉,昔日乃天竺之域,近墨沃爾帝國之君沙賈汗屢遣使,促聯盟軍撤出夢加拉。
《游記》中詳盡描繪天竺之風土人情,據聞天竺之民分為五等。
婆羅門乃世襲之神職,不涉政務;剎帝利乃統治階層,即文武官吏,亦世襲;吠舍于大明則如庶民,略有田產或從事商賈;首陀羅則或從商或為仆役。
然天竺尚有一類民眾,稱之賤民或不可接觸者,皆為奴。
天竺不似大明,僅佛教與道教,雖為佛教之源,然佛教在當地已衰微。
彼處教派林立,大小教派十余種,墨沃爾皇室信奉佛教,他國所信亦各異。
故各土邦常因教派、土地等紛爭而戰,然除墨沃爾帝國外,余邦皆無力滅他國。
天竺地沃人眾,土民甚馴,久行種姓制,使吠舍、首陀羅、賤民等占人口多數者無反抗之心,多認命。
天竺亦產糧、棉、金,有大河兩條,一曰恒河,為銀度教徒之圣河,一曰銀度河。
兩河一東西向,一南北向,沿河兩岸皆沃土,一年可種三至四季稻。
霞客先生今已名揚四海,其文筆優美而樸實,在大明文壇影響頗深。
雖有儒者不屑其文,言其詞句粗俗,無典籍之考究。
然年輕儒生不以為意,霞客先生之《游記》實為悅目之書!
山川地理,風土人情,官府政策無所不包,行萬里路需巨資支撐,且需極大毅力。
多數儒生難圓“行萬里路”之夢,然觀霞客先生之游記亦能增廣見聞,豈非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