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物理諾獎最終候選人
1901年9月28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
古樸的建筑散發出濃郁的科學氣息。
成立于1739年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建院之初起,組成人員主要有貴族、官僚,還有一部分大學教授。
因為當時的權貴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的加入能給科學院帶來很大的好處,所以沒有遭到非議。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的人員結構已經不滿足科學院的要求。
所以在十九世紀中期,瑞典皇家科學院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要求入選院士必須是瑞典各學科的杰出代表。
通俗地說,沒有真才實學(自然科學領域),你就評不上院士。
從此,科學院才邁入新的正規發展時期,變成學術領域權威的代名詞。
整個科學院只有一個專職秘書處理日常事務,其他包括院長在內的所有院士都是業余的。
他們不領任何工資,沒有行政權力,就是單純為科學做奉獻。
院士是一種榮譽頭銜,沒有高低之分。
只有學士、碩士、博士、講師、教授才是學術職業等級。
當然,這些都不影響每個院士的含金量和學術權威。
而現在,科學院的某間會議室內,里面的院士權威大佬們,卻正在為諾獎的最終候選人苦惱萬分。
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的五名成員,都是從瑞典皇家科學院推舉產生,他們分別是:
瑞典隆德大學教授艾瑞克、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教授哈維蘭、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教授薩維奇、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奧洛夫、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奧斯特(外籍院士)。
其中艾瑞克就是當初給湯姆遜寫信的那位,他希望聽聽老友的建議。
而哈維蘭是安德斯的舅舅,安德斯就是在法國放射學會議上,挑釁李奇維的那個紈绔學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