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原子行星模型,震驚物理學界!
自從第二屆物理諾獎公布后,關于原子結構的研究開始成為主流。
由于現有的光學顯微鏡無法直接觀測到原子和電子,所以物理學家們主要通過想象來研究原子結構。
就和洛倫茲想象電子存在一樣。
當前世界上,除了卡文迪許等少數頂級實驗室,想要開展針對原子的研究還是很艱難的。
這也是為什么連威爾遜都那么受歡迎,他的云室現在成了搶手稀罕貨。
現在這個時代,研究微觀粒子的最重要手段就是磁場。
只要粒子帶電,通過磁場偏轉就很容易計算出它的性質,如質量、電荷等。
而威爾遜的云室,更是直接能讓物理學家們觀測到粒子的運行軌跡,因此顯得非常高端。
湯姆遜的棗糕模型,就是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下被提出的。
其實在這之前,開爾文勛爵曾提出實心帶電球模型。
他認為電子是均勻帶正電的球體,里面埋藏著帶負電的電子,正常狀態下處于靜電平衡。
后來這個模型被湯姆遜加以發展,就變成了棗糕模型。
棗糕模型認為電子分布在球體中,就像棗子點綴在糕點表面一樣。
模型不僅解釋了原子為什么是電中性的,電子在原子里是怎樣分布的。
而且還能解釋陰極射線現象和金屬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發出電子的現象。
湯姆遜還根據模型,估算出原子的大小約0.1納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正是因為棗糕模型能解釋很多現象,所以被大多數物理學家所接受。
但是有了狹義相對論的例子在前,現在什么理論都不敢號稱權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