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登萊巡撫
僅數日之間,建州女真的動向引起恐慌,遼東大戰的消息如同風暴般席卷至千里之外的京城。朝廷內外的官員憂慮不已,市民們也在街頭巷尾熱議,一度冷清的茶館酒樓再次人滿為患,熱議的話題無非是遼東。
因此,茶館酒樓的說書人口若懸河,生動描繪去年的“寧錦大勝”,仿佛他們親歷其境。在他們口中,滿桂、趙率教、祖大壽等功臣仿佛擁有超凡之力的怪獸,無人能敵。然而,“寧錦大勝”的發起者袁崇煥,這位前任遼東巡撫,在敘述中卻只有寥寥數語,被有意淡化。
京城里彌漫著人人自危的緊張氣氛,紫禁城中的天子卻仿佛未受影響,依舊有條不紊地批閱奏折,毫不松懈。閑暇時,他會帶著騎士們視察京城外的營地,或是前往西山腳下的“軍器局”,令那些想看天子笑話的貴族們驚訝不已。
與輕松自在的天子朱由檢相比,新任登萊巡撫袁可立則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既要處理前任留下的政務,又要與一同上任的登萊總兵周遇吉日夜不停地核對兵冊,檢查他早前組建的“登萊軍”。在袁可立的嚴格要求下,習慣了散漫的登萊官員只能咬牙堅持,不敢敷衍了事。
畢竟袁可立剛接手職責,就果斷處置了幾位侵吞士兵俸祿的軍官和一位懶政的文官。
對此,京城里的天子非但沒有責備,反而命令錦衣衛送去大量錢糧,以示對袁可立的支持。
...
...
在登萊鎮的巡撫府里,新任登萊總兵周遇吉面色嚴峻,靜靜地等待著上級文官的指示。此刻他的緊張程度遠超以往平息神樞營叛亂或奉旨奔赴宣府鎮追捕女真間諜之時。畢竟,登萊鎮與遼東隔海相望,他肩負的壓力無法相提并論。更別提離京時,天子隱約暗示要提防駐扎在皮島的東江軍統帥毛文龍。
要知道,毛文龍已非昔比,如今已成長為坐擁數萬兵馬的“海外天子”,在遼東根深蒂固。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動蕩。一旦“東江軍”嘩變,對遼東而言,無疑是災難性的打擊,昔日朱國弼、吳汝胤主導的那次“兵變”與此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更關鍵的是,若毛文龍察覺到朝廷的“敵對意圖”,轉而投靠女真,后果將更為嚴重。然而,天子對他的賞識和提拔銘記在心,先是將他從神樞營參將晉升為總兵,再提拔為登萊總兵。這樣的飛速升遷讓許多人瞠目結舌,連他昔日的戰友也有些“陰陽怪氣”。
在這樣的恩寵和壓力下,他只能小心翼翼地盡職盡責,以免辜負天子對他的信任和期望。
"周將軍,我們的人已經去皮島了嗎?"
長久的沉默后,袁可立略帶疲倦的聲音在官廳中響起,滿頭白發的文官斜倚在椅背上,語氣中帶著猶豫。
"回稟督撫大人,卑職一到登萊,便立刻派人前往皮島,通報了您重返登萊的消息..."
周遇吉聞言,立刻一震,謹慎地向上首的文官報告這些天的“應對”。
見袁可立沒有反應,他繼續說道:"五天前,按照您的指示,我又派人去皮島,邀請毛帥來登萊一聚..."
袁可立聽到這里,忽然睜開眼睛,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聲音也變得急切:"他怎么說?"
"毛帥聲稱女真賊子蠢蠢欲動,大戰在即,作為東江軍主將不宜輕舉妄動。若督撫有緊急軍務,可親自前往皮島相見..."
說到最后,周遇吉的臉上也顯露出不滿,毛文龍果然心懷異志,對過去的“上司”也不再客氣。
"呵..."
周遇吉未曾料到,袁可立翻閱公文后,竟毫無怒意,反而像是早就預料到一切,只冷笑一聲,別無他言。
"總督巡撫?"
袁可立的反應讓周遇吉困惑不已。盡管毛文龍從未允許朝廷在皮島設“監軍”,對麾下兵力數目也守口如瓶,但從天津和登萊輸送至皮島的物資估算,毛文龍的軍隊至少有五萬狼兵。
這數量龐大的軍隊遠超現今破敗的“登萊軍”,足以輕易影響戰局的走向。眾所周知,女真大汗皇太極即將對寧遠發動攻勢,此時毛文龍的立場至關重要。
"無妨,遵照陛下的旨意,首要任務是整頓登萊軍,建造戰艦。"
面對周遇吉憂慮的神色,案牘后的老臣淡然一笑,仿佛并未將毛文龍的異心放在心上。雖多年不在朝中,他對親手建立的登萊鎮和遼東仍十分關切,深知毛文龍因“寧錦防線”的出現而滋生野心。
隨著“寧錦防線”成形,遼東的危局漸趨穩定,朝廷與建州女真陷入僵持。在這樣的態勢下,握有重兵的毛文龍成了打破僵局的關鍵。想必毛文龍也意識到這點,故而有恃無恐,對朝廷日漸“陽奉陰違”。
只要有“寧錦防線”,只要遼東巡撫畢自肅能保住錦州和寧遠,隨著登萊軍恢復元氣,毛文龍在皮島的處境將日益艱難。曾經,毛文龍只是王化貞手下一名微不足道的游擊將軍,因王化貞的賞識才逐漸崛起。
如今重返登萊,且看毛文龍在未來的戰事中如何抉擇。若他膽敢擁兵自重,坐視不理,后果自負。想到這里,瘦弱的文官突然散發出一股威壓,讓一旁的周遇吉喘不過氣,臉上滿是驚駭。
這位督撫大人,殺意竟如此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