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破局的關鍵
三月二十。
凌晨剛過,沉悶的鐘聲還在人們的耳邊回響,緊閉的永定門被打哈欠的守城士兵從里面慢慢推開。
看見這一幕,等待已久的商人和市民精神一振,一邊收拾好隨身物品,一邊在士兵的指引下排隊進城。
可能是剛睡醒,幾名守城士兵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除了偶爾和熟悉的市民寒暄兩句,沒有其他反應,顯得很傲慢。
唏律律!
大約過了半柱香的時間,遠處的官道上傳來隱約的馬蹄聲,引起了周圍市民的注意。
片刻后,只見一名騎士驅策著戰馬,伴隨著飛揚的塵土,神色匆忙地朝這邊趕來。
"快,快讓開!"
短暫的驚訝后,守城士兵連忙指揮起人群,殘留的睡意也瞬間消散。
由于騎士的速度過快,有幾個孩子被他疾馳而過的寒風吹得放聲大哭,但他們的父母卻無暇顧及,只是本能地與身邊的人交換眼神,神色驚疑不定。相比這些心神不定的商人和市民,了解一些“內幕”的守城士兵更加狼狽,他們的胸口劇烈起伏,嘴唇也略顯蒼白。他們清楚地看到,騎士手持的旗幟是八百里加急,而且來自東北方向,難道遼鎮又有戰事?
這個念頭讓所有人不由自主地呼吸急促,查驗令牌的動作也猶豫起來,仿佛害怕面對這個現實。守城士兵的動作不慌不忙,但騎在戰馬上的騎士卻一臉焦急,他沒等士兵詢問,就從懷里取出一枚令牌,大聲宣布:“遼東軍情緊急,速速放行。”這話一出,即使士兵們已有預感,心中也難免咯噔一下,匆忙接過騎士遞來的令牌,瞥了一眼后就像握著“燙手山芋”一樣把它退了回去。周圍的商人和市民早已為他讓出一條路,盡管許多人欲言又止,但最終都選擇了沉默。
看著騎士漸漸遠去的背影,每個人都感到一陣緊張,只覺得剛剛平靜下來的京城恐怕又要變得喧鬧起來。
...
正如永定門外的市民所猜測的那樣,那位騎士進城不久,遼東發生變故的消息就像星星之火,迅速蔓延到北京城的每一個角落。一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紫禁城,不知道深居宮中的天子會如何應對。
...
...
在乾清宮的暖閣里,穿著常服的朱由檢站在文案之后,臉色陰沉,面前的桌子上散落著一封凌亂的奏折。雖然他心里明白,遼東的建州女真絕不會輕易罷休,但當她們真的兵臨錦州城下時,朱由檢的心情格外沉重。更讓他憤怒的是,文案上的奏折并非來自遼東巡撫畢自肅,而是駐扎在寧遠的副總兵祖大壽呈上的。
奏折中雖然態度恭敬,但字里行間除了報告遼東戰事,還隱約帶有“警告”的意味。
“各位大人對此有何看法?”看到眼前的人都已看完奏折,朱由檢努力壓抑內心的不安和憤怒,深吸一口氣,假裝鎮定地沉聲問道。
“陛下,寧遠城堅固池深,區區幾千建奴竟敢不自量力地騷擾我大明的重要城鎮,實在是自尋麻煩。”兵部尚書王在晉與周圍幾位同僚交換眼神后,首先起身,聲音略帶顫抖地說。
盡管祖大壽在奏疏中對錦州的狀況“輕描淡寫”,反而夸大了寧遠的危急,但就算是有天大能耐的幾千建奴,也無法輕易跨越雷池。只是錦州被圍,寧遠又“自顧不暇”,長久下去,終究是個不小的問題。“陛下,恐怕錦州城的軍民會人心惶惶……”話音剛落,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也起身行禮說:“寧遠那些將門世家一直野心勃勃……”這樣的誅心之言讓許多朝臣臉色驟變,就連司禮監秉筆和御馬監提督也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驚訝地看向“帝師”。在天子面前,這樣的言論實在駭人聽聞。“應該不至于此……”看到閣中氣氛降至冰點,閣臣李國普首先回過神來,但他的語氣仍有猶豫。顯然,他對那些擁兵自重的“軍閥”并無太大信心。“別指望那些將門世家。”不久,天子在暖閣中的聲音難以分辨喜怒,眾人紛紛抬頭,臉上表情復雜。兵部尚書王在晉幾次欲言又止,最后只是無奈搖頭,一言不發,但他皺得更深的眉頭顯示出內心的憂慮。女真韃靼全軍出動,寧遠將門按兵不動,朝鮮和皮島又指望不上,難道中樞就眼睜睜看著錦州被圍而不作為?如果錦州失守,就意味著把整個遼東送給建奴,朝廷傾全國之力構建的寧錦防線也將失去意義。從長遠考慮,或許向寧遠的將門“妥協”一次也是個好策略,但看天子如此堅決,王在晉也不敢勸阻,只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身邊的三位閣臣。感受到背后的注視,“金筷相國”劉鴻訓輕咳一聲,準備起身進言,不料案牘后的天子先開了口:“登萊袁卿家那邊怎么說?”袁可立擔任登萊巡撫已有一段時間,又有勇將周遇吉輔佐,雖短期內難以迅速見效,但想必已有了一些頭緒。“回陛下,袁大人的幾艘戰船已經啟程前往旅順,十日內就能到達。”聽到天子詢問袁可立的近況,兵部尚書王在晉連忙起身行禮,但臉上的憂愁并未減少。自從遼沈和廣寧相繼失陷后,旅順成了大明在遼東最重要的“糧倉”,明朝在此駐扎重兵。但旅順等地的官兵多為步兵,缺乏大規模野戰能力,打破僵局的關鍵還在寧遠城的騎兵。案牘后的天子似乎也意識到這點,臉上的期待之情消失,滿面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