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禍福難料
在乾清宮暖閣的大廳里,朱由檢低頭沉思,臉上帶著深沉的表情,其余的朝臣都不敢打擾,靜靜地等待著。
拉攏漠南蒙古共同抵抗建州女真是上策,但這些心懷鬼胎的蒙古人是否會真心歸順呢?
暫且不論建州女真并未受到重創,僅僅是最近崛起的科爾沁部就足以“震懾”其相鄰的內喀爾喀聯盟和喀喇沁部。
要知道,科爾沁部不同于那些因畏懼女真勢力而被迫結盟的蒙古部落,他們在努爾哈赤尚未正式起兵之前就已與其同進退,雙方關系緊密。
等到建州女真在遼東穩固地位后,努爾哈赤“投桃報李”,不斷派兵援助科爾沁部,使其迅速壯大。
特別是隨著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帶領察哈爾部不斷西遷,得到女真人支持的科爾沁部逐漸顯露出漠南草原第一強部的態勢。
要知道,林丹巴圖爾已經西遷,盡管遼東官兵兩次挫敗女真人的進攻,但對草原局勢并無太大影響。
如果建州女真與科爾沁部聯合出兵,喀喇沁部及內喀爾喀聯盟可能會立即倒戈。
這樣一來,不僅不能緩解遼東的局勢,反而會打擊大明軍民的士氣。
但是,正如帝師孫承宗所說,大明現在需要“千金買馬骨”,對這些蒙古人的善意也不能視而不見。
如果要重新開放"互市",應在哪里設立呢?朱由檢沉默片刻,皺著眉頭慢慢問:“如果朝廷重啟互市,哪里比較合適?”
從實際考慮,靠近塞外草原的大同鎮和宣府鎮無疑是最佳的互市地點。只是考慮到“范永斗”這些晉商的前例,朱由檢本能地不想選擇宣大。
聽到天子似乎有所動搖,暖閣中的大臣們都松了口氣,相視一眼后,由戶部尚書畢自嚴起身行禮說:“陛下,如果重新開放互市,或許張家口堡是個不錯的選擇……”
仿佛知道天子對這個地方不太滿意,戶部尚書的聲音有些猶豫,臉色也略帶苦澀。
宣德年間,當時的明朝天子朱瞻基非常重視宣府一帶的防御,親自率領軍隊在洗馬林一帶巡查,并在宣德四年,在距離張家隘口南七里的地方建立了一座軍堡,命名為張家口堡。自張家口堡建成以來,以其“武城”的美譽稱霸北疆,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迅速成為北方絲綢之路的轉運中心,軍事功能也逐漸被商業交易取代。
隆慶和議之后,張家口堡與大同鎮一起成為首批“互市”地點,異常繁榮。
“張家口堡靠近塞外,人員復雜,朝廷管理起來相當困難。在這里重啟互市可能效果不佳,愛卿是否有更好的建議?”
朱由檢抿了抿干燥的嘴唇,在畢自嚴略帶失望的目光中輕輕搖頭,沒有接受戶部尚書的提議。
盡管楊肇基已擔任宣大總兵,涉及“通敵案”的巡撫和兵備道官員也被撤職調查,但朱由檢仍然有些憂慮。
看到朱由檢這樣說,即使心中早有預料,畢自嚴也不禁露出失望之色,只能無奈地行禮說:“既然如此,或許可以考慮大同鎮作為備選……”
大同鎮作為京城的重要門戶,被譽為“九邊重鎮之首”,其關外隘口同樣熱鬧非凡,至今仍有“旅蒙商人”在此來往。
“嗯,朕知道了,讓我再想想。”
又沉默了一會兒,朱由檢在案牘后緩緩點頭,但平靜的聲音讓人無法揣測他的心思。
像這樣的邊境大事,除了咨詢朝廷大臣和宣大總兵的意見,還需要與遼東巡撫商量。
在沒有確定的方案之前,他不會輕舉妄動。
看著眼前略顯失望的大臣們,朱由檢微微一笑,他知道這些大臣都是出于好意,但這“互市”事關重大,且與地方關系緊密,不宜操之過急。
“是,陛下。”
畢自嚴與身邊的幾位閣臣交換了一下眼神,最后行禮說道,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帝師孫承宗幾次欲言又止,看著天子鎮定自若的樣子,最終還是沒有開口,但他的臉色顯得更加苦澀。
大明在遼東挖的坑實在太大,明明已經挫敗了女真的攻勢,提振了士氣,甚至讓立場搖擺的蒙古部落都有了退卻之意,卻因為過去的“前車之鑒”而束手束腳,這讓他感到既無奈又不甘。
“陛下,遼東巡撫畢自肅奏請,留下京營副總兵黃得功率領的四千鐵騎,否則難以震懾寧遠的將領們……”
兵部尚書王在晉輕咳一聲,緩緩起身,在四周大臣期待的目光中,向案后的天子拱手稟告。
盡管“錦州大捷”已成過去,但寧遠城中的將門家族并不甘于“坐以待斃”,他們不斷派人到京城活動,拜訪朝臣,其意圖不言而喻。若非知道天子對那些握有重兵的將領有所戒備,恐怕在座的大臣中會有人對寧遠的將門世家大開方便之門。
“準了。”朱由檢毫不猶豫地點頭同意。
根據錦衣衛和東廠的消息,前任遼東巡撫周永春已從家鄉出發,不久將抵達遼東寧遠赴任。無論是為這位老臣“造勢”,還是為了增強遼東的兵力,黃得功統率的四千鐵騎留在遼東都是合理的,但黃得功本人必須返回京城。畢竟,周遇吉已被調任薊鎮總兵,朱由檢還需要一位“忠心為國”的親信大臣守護京城。
“禍福難料啊。”或許是被王在晉的話觸動,朱由檢的目光再次轉向遼東。雖然今天討論的重點是“互市”,但最終目標仍是千里之外的遼東戰場。這些蒙古達子高調向朝廷示好,其真實意圖卻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