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提出了什么措施來改善現狀
大明的昏庸士紳不在少數,作為統治集團的一部分,在皇權社會中,這些士紳賺取銀兩太過容易,以至于他們除了享受當下很少考慮未來。
但這其中并不包括那些有著“齊家治國平天下”抱負的儒生,桐城作為大明思想學術的圣地,懷有報國之心的儒生更多。
有理想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很少有將自己局限于書本之中的,儒家所謂的“耕讀傳家”也包含了讓儒生們體察民情的宗旨。
桐城方家并非迂腐的儒學家族,方一志能夠四處游學也是得到了家族的支持。
“密之,對于你的問題,我有兩種回答。第一,我們聯盟百姓辛苦繳納的稅賦為什么要交給大明呢?第二,你有沒有想過,大明真的只靠這些財政就能得救嗎?”
方一志畢竟年輕,對于經濟或政治問題可能了解得不夠深入,丁芫只能逐步引導他。
“天下遭遇災難,你們本是大明的子民流落海外,現在大明有難,不正是你們回歸正統的大好時機嗎?況且你們聯盟不也是大明的藩屬,宗主有難,藩屬不應該盡力相助嗎?大明目前正是急需財政支持,只要有了財政支持,我大明的子民無數,訓練幾支強大的軍隊,北方的侵略者和流竄的盜賊不是指日可待?”
方一志倒是發(fā)現了大明衰弱的表面原因,但大明又豈是只靠財政就能拯救的?“密之,你認為大明還能訓練出強大的軍隊嗎?”
“只要有足夠的財政支持,有何不可?”
大明的儒生很多時候會選擇性遺忘,他們只說朝廷缺錢,認為只需要搞到錢就行,卻不管為什么會缺錢。
這不是他們不知道真正原因,而是身處既得利益集團的他們選擇性遺忘,在意識深處就把這種思維給掐滅了。
“財政從戶部被克扣一層,到兵部再克扣一層,督撫衙門再克扣一層,地方也要克扣,軍將也要克扣,有多少財政經得住這樣層層剝削?
剝削了這么多層,士兵又能拿到多少,是否還能養(yǎng)家,家都養(yǎng)不起何以有勇氣作戰(zhàn)?
這還是士兵的問題,武器裝備呢?朝廷劃撥的財政,到了工匠手里同樣養(yǎng)不活家口,工匠打制出來的武器裝備會是如何?”
密之,你可曾想過,要填滿這無底深淵,需要多少糧食和金錢?這樣的剝削又怎能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這些問題,丁芫已經回答過無數次,每一次的回答,其實也是在回答他自己。
“人們常說,當今的皇帝有著復興國家的雄心壯志,而且他勤于政務,愛護百姓。只要君臣一心,這些弊端必將被清除,大明又怎能無法挽救呢?”
聽到丁芫的話,方一志感到非常不悅,因為丁芫的話似乎在暗示大明已經無藥可救。
“那么,為何你家不繳納糧食和稅款,為何天下的士紳都不愿意繳納糧食和稅款?你們家家都有廣闊的土地,只要繳納了糧食和稅款,大明朝廷又怎會如此窘迫?”